金秋十月,盛世中華,熱烈慶祝偉大祖國70周年華誕的喜悅氣氛仍在延續,又一次展現新中國醫學成就的學術盛會——首屆中國腦炎大會在首都北京勝利召開。2019中國腦炎大會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承辦,未一醫學檢驗實驗室(以下簡稱“未一實驗室”)、歐蒙醫學診斷(中國)有限公司、一味書院協辦。本次會議以“腦炎精準醫學之路”為主題,圍繞腦炎的精準診斷、自身免疫性腦炎與腦脊液二代測序最新研究成果、臨床腦脊液細胞學等專題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來自全國神經領域的400余位專家、學者、醫學同仁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共商未來,就腦炎的新進展、新技術進行探討交流,為促進腦(膜)炎相關疾病診療發展獻計獻策。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崔麗英教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感染性疾病與腦脊液細胞學組組長、西京醫院趙鋼教授擔任大會榮譽主席;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北京同仁醫院王佳偉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晶教授,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結核性腦膜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關鴻志教授擔任大會主席;關鴻志教授與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小兒神經學組副組長、北京兒童醫院方方教授任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協和醫院任海濤擔任大會秘書長。大會開幕式由大會主席關鴻志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管理顧問楊楊主任代表大會主辦方致辭。楊楊主任重點介紹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及神經科學專業委員的基本情況、發展理念、工作中心以及最新工作成果。楊楊主任介紹說,作為全國一級學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目前擁有由127名專家領銜的專委會,340家甲級醫院會員單位,2萬多名會員,包括17名兩院院士。學會以何振喜會長提出的“牢記一個中心,把握兩個原點,明確三個定位,發揮四個作用”為發展理念,堅持以“服務國家和區域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服務研究型醫院的建設、服務會員單位和會員專家”為中心。當前學會已經初步搭起了四大平臺,共同助力“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為專家提供更多服務與機遇。
楊楊主任致辭
隨后,大會名譽主席趙鋼教授為大會致辭。趙鋼教授首先向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及同道表示熱烈歡迎,并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趙鋼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了以精準醫學的方式研究、診斷、治療腦(膜)炎對神經科學乃至整個醫學事業的重要意義,并舉例介紹了學組在國家精準醫學課題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以關鴻志教授牽頭的國家感染性腦炎多中心研究、以王佳偉教授牽頭的自免腦炎研究、以何俊瑛教授、卜暉教授牽頭的癌性腦膜炎研究近年來都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學術舞臺贏得了廣泛關注。希望今天以腦(膜)炎的精準醫學之路為開端,踏實研究,未來中國學者可以在神經科領域、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趙鋼教授致辭
開幕式結束后,大會正式進入學術會議環節,王佳偉教授擔任學術主持人。關鴻志教授首先做《中國腦炎大會暨腦炎專業診療中心推薦工作報告》,并主持腦炎專業診療中心授牌儀式。關教授總結介紹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及腦炎協作組所開展的腦炎協作研究、腦炎專業診療中心的推薦及評選、腦炎大會籌備及投稿情況。腦炎專業診療中心得到了全國醫療單位的積極響應,共有106家單位參選,43家單位入選。楊楊主任、王佳偉教授、關鴻志教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感染性疾病與腦脊液學組副組長、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何俊瑛教授、一味書院發起人李川先生一同為入選單位授牌,感謝各單位為全國腦炎疾病臨床診療水平的提升,為腦炎的科普宣傳、學術研究工作所做出的積極貢獻。
授牌儀式
之后,關鴻志教授又通過《中國腦炎的精準醫學之路》精彩發言,集中展示了中國腦炎研究的發展歷史,其中,隨著實驗室診斷技術發展而不斷擴展的抗神經抗體譜,顯著推動了學科的進步。他指出《中國自身免疫性腦炎診治專家共識》(關鴻志、王佳偉執筆)是腦炎規范化診療的重要參考。之后關教授介紹了一系列由全國腦炎協作組單位發表的多中心和單中心研究成果,指出我國在腦脊液基因組二代測序研究與臨床應用方面,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最后關教授指出,腦炎診療的規范化、個性化、專業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鴻志教授發言
王佳偉教授做題為《抗體相關炎性脫髓鞘病與星形膠質細胞病》的精彩發言,詳細介紹了自身免疫性神經病學、脫髓鞘疾病、自身免疫性腦炎、以抗GFAP抗體為代表的膠質細胞病以及抗體重疊綜合征等多個主題。在脫髓鞘疾病方面,北京同仁醫院的一項415例視神經炎的研究結果顯示:AQP4抗體和MOG抗體的陽性率分別是13.5%和6.7%。在自身免疫性腦炎方面,課題組負責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身免疫性腦炎分子分型研究,累計篩查了11700余份樣本,陽性率達12.1%。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該領域正在飛速發展,相關抗體的發現對疾病亞型進行了重新定義,抗體檢測對疾病的診治具有重大意義。
王佳偉教授發言
大數據為現代醫學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也將為疾病診療的進步提供新助力。王晶教授就《大數據時代的疾病研究與醫學應用》主題做精彩發言。王晶教授提出大數據的廣泛應用與生物信息學技術的發展是實現醫學模式向“精準醫學”轉變的必要前提和核心動力。而大數據時代的疾病研究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海量數據、多層面、多維度、高異質性等,這要求我們對多維度數據進行整合與系統挖掘。疾病研究的“一體化”策略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多組學數據和臨床數據一起構成了“系統醫學”。以腦疾病為例,需要整合行為和環境、影像學、分子生物學等多維度數據,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在未來可以為醫療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王晶教授發言
中國科學院大學陳唯軍教授做《宏基因組學技術在疑難感染疾病中的應用與規范》發言,陳教授指出相比傳統技術,宏基因組技術可以有效改善不明原因感染的病因學診斷,在感染性腦(膜)炎的診斷中,腦脊液宏基因組測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關于如何用好臨床級宏基因組檢測產品,陳教授也給予了詳細的建議。
陳唯軍教授發言
自然界中未知病毒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宏基因組學(尤其是宏轉錄組學),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新的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微生物體。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張永振團隊的覃新程博士通過題為《臨床感染病原體診斷一體化技術——宏轉錄組技術》報告,介紹了研究組過去5年間在RNA病毒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分節段病毒荊門蜱病毒的發現,為2019年發現阿龍山病毒性腦炎奠定了基礎。大量全新病毒的發現改變了人類對病毒界的認識,也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對于潛在的新型病原體,我們需要做到:早發現、早識別、早解析、早預警,主動防御、精準防治!
覃新程博士發言
本次大會主論壇中,還特別針對腦炎精準診斷一體化方案進行了集中研討,并召開項目啟動會,為15家參研單位頒發證書。北京協和醫院任海濤老師、范思遠醫生以及未一實驗室李文涵博士分別在研討會上發言。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實驗室是率先開展自身免疫性腦炎抗體譜的實驗室工作,并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相關論著,報道了多個國內首例,包括抗IgLON5腦病和罕見類型的抗體相關自身免疫性小腦炎等,對自身免疫性腦炎抗體譜的不斷優化做出積極貢獻。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實驗室免疫項目負責人任海濤老師通過題為《腦炎一體化:自身免疫性腦炎抗體譜系全面檢測方案》的精彩報告,詳細介紹了以上抗體的臨床診斷意義,并強調罕見抗體的確認需要使用經過嚴格質控的商品化試劑盒,以及TBA驗證實驗的重要性。推薦血清和腦脊液同時檢測,其中抗NMDAR抗體以腦脊液陽性為準,抗GAD65抗體以血清和腦脊液同時陽性或腦脊液陽性為準,抗LGI1、GABABR等抗體以血清為準,抗CASPR2抗體推薦的cut-off值為1:32。
任海濤老師發言
范思遠醫生做《腦炎一體化:腦脊液二代測序的臨床適應癥與結果判讀》發言,范醫生提出腦脊液二代測序的適應癥包括:CNS感染,如腦炎(包括腦脊髓炎)、腦膜炎,是慢性/復發性腦膜炎、慢性腦炎的一線檢查,急性腦炎、疾病腦膜炎的準一線檢查。課題組提出了現行信息量下腦脊液二代測序判讀標準:結果分級采用三分法:陽性、可疑陽性和陰性;陽性標準應滿足3個條件:1. SSRN數量足夠;2.病原體位于排名前10,若其他背景菌多,提示樣本污染可能或質量不佳;3.若同一批樣本1/4出現同一病原體,提示交叉污染。可疑陽性結果有助于拓展鑒別診斷思路,結合臨床情況進一步驗證結果。
范思遠醫生發言
隨后,未一醫學檢驗實驗室李文涵博士做了題為《腦炎精準診斷的一體化流程》的精彩學術發言。腦(膜)炎病因包括感染性和自免性,兩者臨床表現甚至常規檢查等都高度相似,亟需直接面向病因的檢測方案來支持臨床決策。李文涵博士介紹了未一實驗室以疾病為導向的一體化實驗室診斷策略在腦(膜)炎精準診斷應用的落地,即腦(膜)炎病因一體化流程。在自身免疫性腦炎(AE)方面,未一實驗室不僅在國內首家提供全面神經系統自身抗體譜檢測,而且是國內唯一開展CBA和TBA聯合檢測的第三方實驗室,實驗室數據實例證明,CBA+TBA聯合檢測對明確靶抗原特別是甄別非特異性結果的重要意義。未一實驗室20,000余例大樣本數據是對中國人群AE的重要流行病學參考,數據提示雙抗體陽性存在,但十分罕見。腦(膜)炎感染性病因的檢測,首推宏基因組技術。未一實驗室的宏基因組項目采用全面高效的檢測策略,確保檢測靈敏度和數據量,應用更具針對性的數據庫,用嚴格規范的質量體系和質控確保數據質量和報告質量。
李文涵博士發言
啟動會最后,由關鴻志教授、任海濤老師、李文涵博士共同為參研單位頒發證書。
腦炎一體化診斷流程參研中心啟動儀式
為了推動腦炎相關疾病診斷的發展,提升醫師對專病的診療水平,本次大會還設立了6個專題論壇,分別圍繞“神經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斷”“臨床腦脊液細胞學討論會( CCCC 2019)”“神經免疫與神經炎性疾病”“腦炎與遺傳代謝性疾病”“兒科神經感染免疫”“腦炎與認知精神障礙”六個專題進行了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學術交流與討論,各分論壇通過專題發言、論文發言與病例討論等形式,使與會同道加深了對腦炎相關疾病的認知與理解。論壇現場互動頻繁,提問踴躍,大家針對各類腦炎專病的診斷方法、策略以及臨床常見問題進行了積極熱切地交流。(分論壇精彩學術報告內容,敬請關注后續報道)
會議期間,大會專家組還對收集到的優秀論文進行了壁報展示與評優,并于大會閉幕式上為優秀論文與優秀壁報頒獎。本次大會在一個月的征稿時間內共收錄了來自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論文246篇,包括研究論著93篇,病例報告137篇,臨床腦脊液細胞學討論會(Clinical CSF Cytology Conference,CCCC)病例 16 篇。其中,共有19篇入選大會發言交流,48篇壁報交流,內容覆蓋神經感染、免疫、生物信息學、病原體宏基因組技術、疾病防控、腦炎精神心理學、基礎醫學研究等領域。這些學術論文集中展示了中國腦炎專業新近研究成果,體現了大家對腦炎研究的關注與投入。大會最終共評選出優秀論文與優秀壁報45篇,并頒發獲獎證書。
2019腦炎大會是中國神經病學領域一次重要的學術盛事,它為我國神經病學,尤其是腦炎相關疾病領域搭建起一個高質量的交流、展示、學習平臺。本屆大會共發言44人次,參會人員逾400人,從規模與質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為首屆腦炎大會,為未來會議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端。
大會合影